2、人均冷库容量偏低、分布不均
根据全球冷链联盟(GCCA)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人均冷库容量为0.2立方米,印度冷库容量为1.41亿立方米,位列全球,第二、三名分别为美国与我国,冷库容量分别为1.10亿立方米和1.07亿立方米,但人均冷库容积不到发达国家的1/2。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我国冷库分布不均匀,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近46%,其中山东、上海、江苏发展速度较快,冷库容量居前列;而我国果蔬产地的内陆各省市市场冷库容量仍旧偏低,造成冷链物流在生产源头缺乏预冷,产生源头“断链”。
此外,局部供需的不匹配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仓储能力未充分发挥,与人口、经济发展并不匹配,这也决定了冷链物流未来成长的空间依然较大。
3、行业集中度低,利润率低
从竞争格局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较早期阶段,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根据中冷联盟发布的《2021年度冷链物流综合能力50家重点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冷链物流综合能力50家重点企业2020年总营业收入达到3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50家企业总营业收入仅占市场总额的6.4%,企业市场份额偏低,行业小、散、乱现象没有太大改变。
目前看来,预冷环节缺失、经营分散、运输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是我国冷链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常温利润率是为10%,冷链利润率为8%,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未来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损耗率是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这将伴着冷链物流的长期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三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2023-2025年是“十四五”的后半程,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将加速实施,行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1、政策环境为冷链行业发展筑强基础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五年规划,从2021年底发布到如今全面落地实施,掀起了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加之中央各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策纷纷出台鼓励扶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举措,行业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此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布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等,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营造了的政策环境。
2、冷链市场多元共生
根据天眼查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67000家企业从事冷链相关业务。在多业态、多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下,冷链物流企业也在形成与之对应的多种服务类型共存的行业生态。冷链需求市场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传统连锁餐饮商超冷链需求稳中有进;食品生产加工、中央厨房后劲充足,已经形成更为成熟的冷链市场;生鲜电商虽有降温,但距离成功模式却越来越近;新兴预制菜、直播带货潜力巨大,未来有可能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3、冷链技术创新应用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发展,相关技术在冷链物流的应用落地越来越频繁,自动搬运、无人设备、远程监控、智慧管理都取得了可惜的成果。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之路却不算顺畅,信息壁垒、数据孤岛、数据价值成为制约行业向智数化发展的“绊脚石”。未来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机制,促进数据共建、信息共享,打通数据链,创造更大价值。
4、绿色冷链转型升级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冷链物流行业将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鼓励企业对在用冷库及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新建冷库等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此外,绿色设备、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管理都成为行业值得关注的方向,未来冷链物流行业绿色发展还有很多道路需要探索。